梅蘭竹菊與君會

梅、蘭、竹、菊等植物,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擬人化的人文內在意義,表現文人極為重視的精神淨化和儒家強調的道德論,並以此做為文人修身、養性、明志的象徵符號。它們也顯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肯定積極鬥爭、百折不撓、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並觸及和揭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慈濟證嚴法師的領導風格

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領導的本質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領導透過這種人與人的關係,把組織的方針和政策貫注於羣眾之中,並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他人,激勵羣眾的積極性,以共同實現組織目標。另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領導者要實現領導功能,關鍵在於領導影響力;也就是說一個領導者在與他人交往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



再從影響力的性質來探討,可分為強制性影響力和自然性影響力。前者隨著領導者所擔任的職務而來的法定權力,它是帶有強制性質的影響力。後者,自然性影響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威信」,這是靠領導者以身作則的良好表現行為,受到人們的敬佩所產生的威信來影響別人接受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起到領導的作用。而領導者的風格與威信,同是由領導者個人的品德、知識、才能和感情所決定的。證嚴法師作為慈濟組織的領導者,也是慈濟基金會的精神導師,對於慈濟人的自然性影響力,來自於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的關係。



多數研究者認為證嚴法師與德蕾莎修女兩人都具備有韋伯〈Max Weber〉指稱「克里斯瑪」〈charisma〉型的個人領導魅力,主要的概念在於說明某種個人所涵攝的領導特質。這其中還包含有激進的遠見、高度的奉獻、自信的溝通、個人力量的感召和強烈的熱情等內涵。



在韋伯的觀點上認為,具有克里斯瑪的領導人,乃是基於領導人個人特質而來的權力,領導人之可以支配他人的權利,與領導人個人特質和意志力有關,因此信眾願意服從領導,願意摒棄自己見解,甚至願意將權力賦予這位領導人崇高地位。這是一種隨時可能產生的權力,成員藉由表達強烈的忠誠及情緒上的認同,而會帶來快速的改變。現在檢視國內三大佛教團體領導人,無論是佛光山星雲大師、慈濟證嚴法師、法鼓山聖嚴法師,三位宗教家皆具有克里斯瑪型個人領導魅力的特質。



證嚴法師除了具有克里斯瑪型個人領導魅力的特質之外,重要的是兼具崇高神聖的宗教情操以及帶有慈憫的母愛柔情性格有關。平時不亢不卑、慈言愛語的內蘊涵養,以及外在表現出悲智雙運、剛柔並濟「嚴父慈母」型的仁師風範,處處傳達一種安祥平靜與溫煦關懷的氛圍,塑造了一股新興的慈濟人文熱潮,喚醒無數虛無縹緲的人心,穩定了當代社會不安又失序的亂象,對於時下的不滿情緒,轉向和諧安定的行動訴求,紛紛投入清淨無染的慈濟世界,開啟了人們的良知良能貢獻社會。



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美學範疇中我們發現證嚴法師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人〈self-actualization〉這類型的人能夠充分開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賦、潛力實現自己的願望;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後來稱之這類人為「不斷發展的一小部分人」。這類人的特點幾近證嚴法師性格:第一,他們具有較強的生活洞察能力;第二,他們有著堅強的信念和決心;第三,他們謙虛謹慎,很少受到欲望、焦慮、恐懼、盲目地樂觀或悲觀的影響;第四,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很感興趣,工作也成為他們獲得幸福、發現和實現自己的必要條件;第五,他們都具有積極的創造性;第六,他們很少有自我衝突現象,個性是統一諧和的,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創造性的工作中。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在論述有關成就需求的研究都放在個體的個人志向上,而忽略了個體也有達成團體目標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他們實踐的行為動力來自于對發展、實現的潛力及毅力的集體文化中的力量,與大自然和社會和諧相處,對他人充滿著關懷友愛、真誠信任。並且對真、善、美有著熱烈圓滿的追求,把自己的工作和他人共同創造與人道關懷的完美發展結合起來,因此他們往往皆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和完美的人生。



有研究者更認為克里斯瑪型的領導魅力,當領導人過世時,沒有繼承人傳承,或其領導魅力消失,這種領導權力即告瓦解。在這部分必須說明的是,證嚴法師所兼具的一種神聖的宗教情操與殉教的精神,非如克里斯瑪型所謂的「超人」天賦特質,而是腳踏實地去做自然衍生出來的成果。而證嚴法師的領導魅力或領導權力,其來有自,並非一蹴可幾的;而是與慈濟人共襄盛舉,造就了慈濟世界,一致被推崇與愛戴。其發展與形成,是慈濟人共同長年累月身體力行,實事求是、始終如一,犧牲奉獻與恆持不變的決心,慈濟歷史演化中皆形具法師和慈濟人同體共生蹤影。換言之,慈濟人已經養成慣常「做就對了」自發性的精神,當一切無常來臨,亦均可傳承「慈濟精神」再接再厲。準此,上述非預期的隱憂論述,當不致影響慈濟人心,反倒更能促使慈濟人相互砥礪篤定心志。



對於克里斯瑪型的領導魅力與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僅是作為一種辯證思考,非本文論述重點。事實上,證嚴法師長年罹患絞心病症,仍以身作則經常奮不顧身抱病奔走濟弱扶傾推動志業,顯現佛說「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菩薩利他精神,令人於心不忍,打動了所有出、在家弟子們的心,更加愛戴與擁護。法師常言:渡人要渡心。這些嘔心瀝血感人的實踐歷程,也可描述為一種「德行」,沒有所謂的領導權力,是自然形成的威德,亦即是代表著慈濟人萬眾一心、矢志不移的情操所推崇。以之相應道交的,是每樁志業活動皆出自於慈濟人的發心,與法師之間形影不離的牽繫著的。心連心、手牽手,抱持「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慈濟人文精神,無所求地、忠誠地推動不朽的「千年志業」,始終無怨無悔。總之,在這屹立不搖的「慈濟世界」裡,凝結了法師與慈濟人相通的血脈生命,不論因緣生滅、無常變異,持續著犧牲奉獻、愛灑人間,誠屬一部可歌可泣可敬的「慈濟大愛血淚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