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與君會

梅、蘭、竹、菊等植物,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擬人化的人文內在意義,表現文人極為重視的精神淨化和儒家強調的道德論,並以此做為文人修身、養性、明志的象徵符號。它們也顯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肯定積極鬥爭、百折不撓、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並觸及和揭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關懷與鼓勵─中年喪偶悲傷適應

【配偶往生的影響】
從雙親家庭變為單親家庭。整個家庭資源,家庭系統,權力結構,決策過程,家庭成長情感的表達模式,溝通型態,家庭目標,家庭角色,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換言之,一個喪偶家庭,在個人方面,喪偶者本身,孩子的悲傷適應,家庭功能的轉變,與外在系統,社區活動,都會產生很大變化,需面對與調適。

【喪偶者的悲傷反應】(生死學領域)
失落→悲傷→哀悼→喪慟

【Worded將哀悼分享五個任務】
1.接受失落的事實
2.經驗悲傷的痛苦
3.重新適應逝者不存在的生活環境
4.將情緒投注在新關係
5.重新建立因失落被挑戰到的信念與哲理系統

【哀傷過程的調節】
(一)雙程模式(Stroebe)
在接近與逃避間來回擺動,具調節性,使得哀傷隨著時間過去而自然遺忘。
將悲傷情緒界於失喪與復元之間擺盪,讓自己處於多元選擇的情境下,不致崩潰。

每日的生活經驗
失落導向 →→←← 復原導向

1.專注於失落親人的悲傷 1. 專注於生活上的改變
2.面對與處理悲傷 2.從悲傷中分散注意力,並從事於新的活動及嘗試
3.解除與逝者的聯結 3. 逃避悲傷體認
4.否認及逃避與復原有關的改變 4.發展新的角色、新生身分和新的人際關係
(二)自我機能模式
大部份的人能夠在悲傷過程中自行作出調適,而損失的經驗會被納入為生命的一部份。而一個人的損失經驗,則受到行為情緒和認知層面的影響。調整良好的悲傷過程,可帶來彈性的增長,自我的擴展和新生活的適應。
此模式中,強調社會文化,家庭文化、心理、文化對個人的認知、情緒、行為深具影響,換言之;一個人悲傷調適的過程,個人的內、外在功能都很重要,並須運用資源,以達成可忍受的均衡狀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