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與君會

梅、蘭、竹、菊等植物,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擬人化的人文內在意義,表現文人極為重視的精神淨化和儒家強調的道德論,並以此做為文人修身、養性、明志的象徵符號。它們也顯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肯定積極鬥爭、百折不撓、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並觸及和揭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台灣的慈濟基金會NGO經驗

一九七九年 (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因高雄「黃桂子」的慈善醫療嚴重個案,送進高雄海軍醫院手術治療;同年五月,啟發證嚴上人於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發起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艱鉅構想,展開建院募款。詳情於下:

「她是黃桂子,是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時,高雄第一個結合慈善與醫療的個案;早在民國六十四年,就接受慈濟長期濟助。」在慈濟四十週年的攝影特展中,資深委員涂茂興,指著一個婦人與三個小孩的合照話當年。二十八年前,黃桂子被慈濟人列為關懷的對象,台東地區慈濟委員得知高雄的海軍總醫院,引進了最新的腫瘤切除技術,於是把黃桂子轉介到高雄,由涂茂興負責照料。

「她營養不良、嚴重貧血,加上腫瘤嚴重潰爛感染,器官瀕臨衰竭,不開刀的話一定死亡,開了還有存活的機會。」面對棘手的病情,黃桂子的主治大夫陳登郎,特別商請台大醫學院的教授南下坐鎮;經歷五個多小時手術,醫療小組取下了重達六、七公斤的腫瘤,讓黃桂子的健康情形大為好轉。

「最後聽說他們一家搬到台中豐原,而且家中狀況已改善,所以慈濟就停止濟助了。」二00六年三月,透過豐原慈濟人安排,涂茂興與黃桂子來到慈濟台南分會再次相見。時年六十八歲的黃桂子身體硬朗,家庭和樂,對比二十八年前黑白照片中貧病交迫的窘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黃桂子的例子,反映了民國五、六十年代花東地區醫療資源的匱乏。所以為了拯救東部民眾的生命與健康,打破「因病而貧、貧病相生」的惡性循環,證嚴法師決心在花蓮設立一座擁有五、六百張病床的大型醫院。

一九七九年(民國六十八年) 五月,慈濟以「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為號召,證嚴上人於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發起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展開建院募款。兩年後,正式向內政部辦理立案登記為「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並取得了建院資格。

本文引自:台灣的慈濟基金會NGO經驗--「行經知路,付出為修行」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06/tzuchi.htm
http://www.tzuchi.net/charity.nsf/f997f40884137bce48256f57002ef912/d73cfb11da6b3589482571d900707b08?OpenDocument
慈濟慈善志業【重要記事年表】
http://www2.tzuchi.org.tw/charity/html/02-1_1966-200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