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成功的迷失
成功的迷失
約1995年前後,慈濟「宗教處」已在全省各區掌握指揮志工的主導權。同時,「慈誠隊」成立後,原附屬於「委員組」,但躍躍欲試爭取各項會務的參與權,不顧傳統倫理次第,企圖超越或取得平等待遇。如以「誰要聽誰的」一事,就造成委員與慈誠之間產生隔閡。結果顯示,本會終將慈誠隊獨立成軍,同時也將男眾委員全部集中編入慈誠隊,集中管理。此舉,致使人事運作本末倒置,資淺領導原本資深幹部,資深委員需要再度重新經過資淺的受訓,才有資格成為慈誠隊隊員。這等於取消前者幹部資格,大批新人趨之若鶩,造成慈濟一股熱潮,徹底改組重用新人的政治策略。
男眾委員因之成為雙重身份,即委員和慈誠隊。但委員必須募款,慈誠則不用募款。其中,不經受訓而直接授證為慈誠隊員者(如捐巨款),不在少數,此舉頗受非議。事實上,首批承擔慈誠幹部者,皆是前輩資深委員所培訓傳承出來的第二、三代,只因新創組織,資深委員幹部(組長)確因會務煩重,故推舉他們任命慈誠幹部,結果竟然越俎代庖,頂撞秩序,誠屬始料未及,醜陋的人性與俗化的鬥爭,令人髮指。
慈濟自稱沒有深淺之分(平等),事實上,慈誠隊獨立成軍後,幹部卻藉事藉端,阻擾或延長資深委員組組長加入慈誠隊裡受訓,因而始終無法順利取得慈誠授證資格(最長期間被延宕三年,始獲授證)。遺憾的是,這種情況,足足經過十多年(民86~)時間的斷裂。其動機可想而知。造成眾多資深男眾委員困窘和不解,寧可迴避或放棄加入。
資深委員組組長因而產生危機意識,人事已非,不少人被動式地脫離委員組核心、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原來鞏固的志工團隊呈現散亂現象,造成人心惶惶,慈濟「誠正信實」陣腳迭遭質疑。事實證明,在1997年實施「落實社區志工」,以「發掘、適用人才」為理由,資深委員組長全遭卸除職務。原本志工團隊自發民主式所選出的社區幹部,不被承認,全案遭徹。爾後,始知 這些後設的慈誠隊成員,果真躍居社區「合心隊」幹部。慈濟對外宣稱是「傳承」,其實是暗中「欽點」。可惜,前以被法師懇求「終身職」視事、忠心耿耿的資深幹部,終被捨棄離開中心(後現代文化現象),法師自毀誠信,令人大失所望,痛心疾首。
上述二種原因造成慈濟法脈的傳承中斷。打破「母雞帶小雞」倫理法緣情誼。「組織」完全以宗教處之命行事(由上而下,法師授權)。宗教處強調以 上人之法入心,新進慈濟人可以不必接受資深傳承,另行教育。甚而,否定資深者往昔所做所為的成就─「現在有在做的才是資深」。類似此況負面教育,瀰漫蕩漾,冠冕堂皇藉由佛說「平等」,無端硬將資深者拉下來,對於資深慈濟人極不公平。事實證明傳承斷層,慈濟精神不濟,以致遭挾批評─「用之如芻狗,棄之如敝屣」、「船過水無痕」瑕瑜互見之譏。慈濟重劃營造新時代新氣象,號稱代表佛教的慈濟,夾帶千軍萬馬之勢,氣勢磅礡,橫掃娑婆、看似萬夫莫敵!
慈濟人經過這十二 (1997至2009) 年文化轉型遽變階段,衍生信心動搖,又適逢世界金融危機,百廢待舉。福大,業大,扶弱濟貧宗旨與精神理念,內涵衝突變調,信心幾近蕩然無存,陷入「成功的迷失」現象中。但為感恩慈濟過去對台灣的貢獻,廣結善緣,特研究舉出癥結,誠心提出諫言,期盼十方聖者賢達共同祝福。
問題癥結:
1. 新興宗教,選擇追求流行時尚及曝光率。
2. 法脈斷層,缺乏傳承精神理念及使命感。
3. 慈善環境,扶弱濟貧已缺乏感動的機緣。
4. 無法滿足,志工自我期待及價值觀。
5. 功能組隊,過度分工,不易回歸、凝聚。
6. 缺乏主動性、自發性、自主性、積極性。
7. 勇於承擔─動輒得咎;樂於配合─聽命行事。
8. 感恩尊重─歌功頌德;檢討改進─批判大會。
9. 無法瞭解「領導」即「協調」的角色和觀念。
10. 「宗教處」及「合心」組隊成員,大多未經慈濟「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與磨練。
11. 無法真正體會「一生無量,無量歸一」的道理。無法了解資深慈濟人在草創時期的艱辛路程,其用心培養帶人的這股內心熱忱期待、卑賤祈求、緊追不捨與全力以赴精神,甚至寧願以身相殉的責任與使命感;殊不知,這一群資深者,已被認為是「腐敗、落伍」創造性的歷史、經驗、智慧與價值,卻是目前NGO「草根性全球化」運動的學習典範和需求的聲浪!
繼續閱讀相關 文化研究:
●慈濟志工組織結構的轉型與衝擊
●宗教倫理危機
●慈濟證嚴法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可能性
●慈濟資深志工被邊緣化
●慈濟組織文化之研究
●懷念1966 ~1996年の慈濟志工
●慈濟組織轉型後的志工文化現象
●台灣非政府組織文化之研究─以慈濟為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導入..インドラ私の名前...私パレンバン、国から来..お客様の情報は、感謝の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