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新型的NGO模式 解讀慈濟之一 2007.04.13《環球華報》慈濟天地第124期
二000年二月,我在《世界日報》發表一文論述慈濟,提出一個問題﹕“慈濟學”何時能誕生?
這麼問,是因為自己也很困惑,慈濟規模宏大,“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涉及多個領域,“慈濟學”從何入手?“慈濟現象”該如何詮釋?
經過多年思考,終於悟到,觀察和詮釋慈濟,不妨從三個角度著眼﹕宗教、慈善、影響力。三個角度,展現出三幅畫面。
宗教角度﹕做為佛教的一個宗門,在東方,慈濟是一場佛教的宗教改良運動;
慈善事業角度﹕做為一個慈善機構,向世界,她形塑出一個獨特,也可說是新型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模式;
影響力角度﹕做為一個民間團體,在台灣,她從草根開始靜靜展開一場社會運動。
本文先從第二個角度說起。
說慈濟是“獨特新型的NGO模式”,是因為她的志業是“一步八腳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境保護。大概沒有一個NGO像慈濟那樣多項志業同時開展,而且每一個都做得專業而高效。
慈濟有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播放的“大愛電視”,高水準的節目在台灣屢屢獲獎,電視台的經費,竟有四分之一來自環保志工的資源回收所得!
除中、日文的《慈濟月刊》和英文的季刊外,慈濟還有一本《經典》月刊雜誌。由《經典》攝影和撰寫的“西域記風塵”圖片在多個國家展出,廣獲好評,去年底受邀到聯合國總部展出,創下NGO的先例。
慈濟有一支人數眾多的志工報道隊伍,集影像、圖片、文字於一體,稱為“人文真善美”。慈濟幾乎所有活動都有“人文真善美”志工到場,留下包括影、圖、文在內的完整記錄。也因此,慈濟的電視台總有獨家的生動內容播出,除了電視台記者的採訪之外,許多素材就來自這“人文真善美”。三月初,光是台灣北部地區的“人文真善美”研習營,到會志工就有六百多名,這個數字,恐怕很多世界級規模的大型專業媒體都及不上。
“社區志工”是另一個呈現高效率的特色。在台灣,除少數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幾乎所有社區都有慈濟人,擔負起本社區的慈濟志業,舉凡訪視貧、病、殘、孤、老;難急救助;義賣、籌款、募集骨髓、健康講座等慈善、醫療活動;環保活動……,一切都社區化。去年十月初,一個來自大連的旅遊團在台灣南投出車禍,死傷慘重,最先趕到現場協助搶救的慈濟人,就是當地社區的志工。
還有遍及台灣各地的四千五百個大小社區環保站和五萬多名社區環保志工……。
所有這些,也都“複製”到全世界任何有慈濟人開展活動之處,加拿大、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華人聚居國家自不待言,連巴拉圭、南非、約旦、聖誕島等華人比較生疏的國家都是如此。
慈濟在台灣有六家醫院,其中四家是大型醫院,慈濟大學下屬有醫學院。醫學是最能說明“專業”水準的,舉兩例﹕
台灣過往醫學院用於教學解剖的尸體總是不夠,但自慈濟推動“大體捐贈”以來,慈濟人生前捐獻遺體非常踴躍,慈濟大學醫學院的解剖用大體來源充足,還大量支援其他醫學院。
慈濟醫學院在世界上首創“大體模擬手術開刀”,也就是用遺體作手術開刀實習。這要求遺體非常新鮮,不能作防腐處理,才能使遺體的皮膚、組織器官仿如活體,讓手術模擬可行。遺體要新鮮,表示人一過世遺體就要處理,親人家屬開追悼會是沒有遺體陪伴的。本來,要人捐贈遺體就已很難,要一過世立即交出遺體難上加難,但慈濟都做到了。光是提升全台灣的醫學教育品質,慈濟就貢獻甚巨。
這一切,只是“獨特、新型NGO”的部分實例而已。
李國政
〖慈濟天地〗東方的宗教改良運動——解讀慈濟之二
李國政 2007-04-20 14:54 《加拿大》環球華報
慈濟是佛教的一個宗門。2006年,在慈濟歡慶過40歲生日後,12月份,證嚴法師宣佈,“慈濟宗門”誕生了。在佛教的眾多宗門之中,“慈濟宗”應該是最新,也是最新穎的一個宗門。
慈濟宗的根本宗旨是極大化落實“人間佛教”,由此而發展了佛教,慈濟宗是新時代的“新佛教”。
傳統佛教是遁世,遠離“紅塵”的,不管是出家到深山寺廟,還是在家吃素念經拜佛,基本上不介入社會。
這情形到了20世紀的民國初年有所改變,被稱為佛教“民初四大師”之一的太虛法師開始倡導“自他兼利”的“人生佛教”。之後的印順導師承繼了太虛法師理念,提出“自利他利”的“人間佛教”。
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影響深遠,台灣有多位佛教大師實踐之,成就各異。證嚴法師的特點是積極“入世”,承擔社會工作。她採納天主教、基督教的人道關懷方法,但又有超越。做慈善、濟貧救災、蓋醫院、辦教育,這些都是傳統佛教沒有做的,慈濟做了,仍未超出天主教、基督教的實踐範圍。但社區志工、社區環保、“人文真善美”隊伍、極為重視和推廣“美”,把包括服裝、禮儀在內的慈濟軟、硬體都“美學化”,將美學中的和諧、秩序等要素廣義化、社會化、生活化,作為“禮”來提倡,合品德與禮儀為一體,要“克己復禮、明德歸厚”,這就是慈濟宗的獨創。
在慈濟“八大腳印”志業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恐怕是環保。世界已進入溫室效應、地球毀壞、“環保救地球,救人類”的新時代,環保是人類生存的大課題。當大部分世人至今仍對環保議題感覺遲鈍、認識模糊時,慈濟早在90年代初即開始實際動手做“社區環保”,如今斐然有成,走在時代前列,可以說,是關懷社會的各宗教、各NGO,乃至各環保團體的典範。
光是這些,慈濟宗已呈現出全新的佛教風貌,加上響應者眾,社會影響力巨,作為台灣人數最多的宗教組織之一,台灣和華人世界最大的人道慈善組織,慈濟的東方佛教宗教改良運動已然成形。
不同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隻有一部經典,即“聖經”和“可蘭經”,佛教經典卷帙浩繁,且理辭奧深,讀經艱難。證嚴法師創造性地將“讀經”簡化,提出“經就是道,道就是路”,路通往人群,“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服務社會、服務人群,就是一種“讀經”。
一般宗教都信仰神力,都祈求神力賜予福祉,如找工作、出國留學……,乃至升官、考試、做生意、得子……,都要求神問天,甚至把這些作為訴求吸引信徒。但慈濟不談神蹟,不謀利益,到慈濟來,就是來付出,來奉獻時間、金錢、精力。當然慈濟人也並非絕對不“謀私”,但那是自己心靈的提升、精神的升華、自我的滿足。純粹地奉獻,通過“利他”來淨化和“靜化”自己,這是慈濟宗又一顯著特點。
如果說,以上“軟體”皆始自近代佛教前輩的思辨和佛理創新,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包括天主、基督教的濟貧、行醫、興學,證嚴法師是集前人智慧而實踐出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則慈濟的硬體新創幾乎沒有前例作參考,這就是慈濟沒有廟,隻有“靜思堂”;除了在花蓮本會,慈濟各地靜思堂的“當家人”無一是身著裟袈的出家人,全是藍天白雲的“在家人”……,這些已論述多次,從略。
光是靜思堂和“藍天白雲”,已使傳統佛教呈現全新外觀,這是慈濟“宗教改良”的硬體特徵。
台灣民間“寧靜革命”的社會運動
解讀慈濟之三 07.04.27《環球華報》
就內容來說,慈濟的志業是“顛覆性的革命”,“radical revolution”,但在形式上,她卻柔和、安靜得讓人似乎察覺不到,那是“寧靜革命”。
當這“顛覆性的革命”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投入、加入,乃至每行每業、每個社區、每個階層都有大批慈濟人;而慈濟發起的活動,總能獲得積極反響,形成高密度的參與,這就是“社會運動”了。
說“顛覆性”、“radical”,主要是就觀念而言。由慈濟帶出的“觀念顛覆”,最典型和戲劇性的例子,莫過於骨髓捐贈和“大體”捐贈。世界上大概很少有地方會像台灣, “珍愛”身體的千年傳統觀念會一夕突破,證嚴法師一呼籲,成千上萬的慈濟人就踴躍捐骨髓、捐“大體”,使台灣的人均捐髓和捐大體比例,短短幾年間,就躥到世界前列。
還有更多由慈濟帶起的觀念,早已化成日常用詞或用語,成為很多台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比如“大愛”、“化小愛為大愛”、“把握當下”、“做就對了”、“無所求的付出”、“志工”、“做環保”(“環保”兩字還有了更妙的新意﹕有環保志工說,要早點出門,“不然我的「環保」就要給人拿走了。”在這裡,“環保”已變成了原本是“垃圾”的“回收物”的代名詞)、“大體”、“惜福”、“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行孝和行善”……,to name just a few。
其實,千觀萬念,一個核心觀念就是“無所求的付出”。其實這本來並非新觀念,但卻是證嚴法師的號召,是慈濟的動能,團聚起成千上萬的社會善心人,以1+1﹥2的效能,實踐“無所求的付出”,才成就出慈濟這個“新佛教”的東方宗教改良運動,這個華人世界最大的人道關懷組織。
在慈濟,還有更多好觀念值得推廣,比如證嚴法師一向不贊成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她認為子女應該始終和父母住在一起,孝敬他們,這才是中國文化的孝道,這個觀念和西方是不太一樣的。但另一方面,她又非常關注鄰里關係,這就和西方的“社區意識”不謀而合。她認為現代社會疏離的鄰里人際關係應該“復古”,“雞犬之聲相聞,晨昏互相往來”,能互愛、互助。她所力推的“志工社區化”、“環保社區化”、“克己復禮、民德歸厚”,就是要回復古代那種淳樸、睦鄰的社區人際關係。
觀念是要化為行動的,要有效行動,就要有行動力的組織,在這方面,慈濟能量驚人,每個志業領域都有專門的次級志工組織。在醫療界,慈濟有“人醫會”,定期、頻密地組織醫生前往邊緣地區或出國義診,“人醫會”的成員都是專業醫師、護士和其他醫學工作者,他們並不局限於慈濟自己的醫院,而是遍佈全台灣的各個醫院;在教育界,慈濟有“教聯會”,推廣“靜思語”教學,有“大愛媽媽”的志工隊伍,亦即孩子的家長,到學校配合老師教導和陪伴學生。在慈濟大學、慈濟護專等慈濟自己的學校裡,有“懿德媽媽”和“懿德爸爸”的志工(“懿德”,中國文化多濃厚的名稱!),那是中年慈濟人,專門到慈濟的學校關懷離開父母,住校在花蓮求知的莘莘學子;在警界,有“慈警會”,主要由警察和他們的眷屬構成,專門關懷工作壓力極大的警察(“慈警會”這樣的組織,恐怕也是世界少有);至於做環保,則有“環保志工”,數量更大,現在全台灣的“受證”環保志工已有五萬多人;此外還有“人文真善美”(從事影、圖、文的記錄)、“慈青”(慈濟的青年組織)、“慈少”(少年組織)、“慈幼”(幼年組織)……,好像列舉不盡。
這樣綿密的組織網、迅疾的行動力、龐大的志工人數,高度共識的目標和凝聚的人心,將證嚴法師的號召、慈濟的理念在全世界晝夜不捨(因為當地球的這一邊是“晝”時,那一邊就是“夜”)地貫徹落實,慈濟的社會運動,就這樣寧靜地進展著。